首页 > 酒店新闻 > 行业动态

凯发国际天生赢家|养生与幼儿--你会给小孩子捏脊么?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6:40    次浏览

你会给小孩子捏脊么? 一、捏脊是非常有用的北京过去有位老中医叫冯泉福,是个儿科高手,每天都有200多个孩子被父母抱来求治。老先生很少用药,不管遇到什么病,都只是在小孩子脊背上捏一捏就好了,他完全是通过捏脊来调畅小儿的阳气,从而激发孩子的自愈能力,这个自愈能力就是人体的大药.经常帮小孩子捏脊椎还可以让他更聪明。 二、小儿捏脊保健的宜忌这几年小儿保健推拿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属,许多养生书籍及各类形形色色的小儿推拿专家,凡论及小儿捏脊都是高谈阔论,并且都只谈捏脊的好处,比如疏通经络、升阳开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对于不适宜的捏脊所带来的副反应往往只有只言片语甚至根本就没谈及,这就给父母一个错觉,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做捏脊保健。但事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中所说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但实际应用当中,也会有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还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适应症,要了解其适用症状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1、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2、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3、例如实热证的小儿发烧,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后加推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至皮肤发红发热,能有效加快退烧速度。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4、而对于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证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躁甚至发烧。5、案例: 有个孩子还不到一岁,纯母乳喂养,妈妈在孩子刚满月的时候就听信当地一个小儿推拿师说捏脊对孩子很有好处,可以增强抵抗力。于是从满月开始就天天给孩子上捏脊,没捏脊前孩子大便都是正常的,但经过几个月的捏脊后,大便变得越来越干且臭,胃口也越来越差。 6、于是这位妈妈请教那个小儿推拿师,推拿师说可能是捏的方法不对,简单教她方法后让她继续捏(还是让这位妈妈给孩子上捏脊),结果孩子便秘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来咨询时已经发展到4~5天大便一次,有时还要开塞露才能解大便,孩子经常因为拉不出大便而大哭,而问到这位妈妈的日常饮食结构时并没发现多大的问题,唯一的可能就是因长时间的上捏脊导致。 特别提醒下,因为上捏脊会加重胃火,胃强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种非常能吃老感觉吃不饱又容易食积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经常上捏脊,这种孩子现在经常见到。 7、上捏脊最适宜时间什么时间上捏脊最合适呢???按一天时辰来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东升,也是人体一身阳气生发之时,此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有些家长反应晚上给孩子上捏脊后睡眠变差甚至烦躁不安,就是这个原因。按照一年时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应以藏阳为主,上捏脊会造成阳气外泄,而且因为冬天较冷,阳气外泄就易感染风寒,所以原则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有父母问到,我家孩子容易感冒,又有点便秘,但又不是很容易上火,或者有的说孩子分不清楚是哪种体质,既不容易上火也算不上虚寒,但很想给孩子做捏脊保健。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父母早晨给孩子上捏脊,而晚上给孩子自上而下推背,或者早晨做完上捏脊后给孩子揉下三阴交和搓下涌泉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捏脊造成的上火。但对于实热很明显的孩子,依然不建议经常给孩子上捏脊。9、注意事项:另外需要注意,上面说的那些捏脊的副反应都是长期累积的后果,如果平时偶尔捏一两次,无论哪个方向,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有些无汗的高烧,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为了发汗退烧,这种情况下就宜采用重手法去刺激达到解表发汗退热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关键。而平时保健的捏脊,就要看孩子年纪和体质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 10、捏脊诀窍: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两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捏脊来调畅小儿的阳气,从而激发孩子的自愈能力,这个自愈能力就是人体的大药。经常帮小孩子捏脊椎还可以让他更聪明。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还可以去火。11、动作要点: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12、作为成年人,脊柱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而我们平时负重、伏案,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个主干道出现淤积,脑部供血不足,则头痛,身体其他部位的气血供应失调,则出现相应部位的疾病。捏脊可以疏通脊背这个枢纽,带走淤积,使气血通畅,滋养全身,祛除疾病。所以说捏脊能调理百病也不为过。宋美龄女士在2003年10月24日去世,享年106岁。我在阅读她的传记的时候,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她每天都会让按摩师给自己按摩后背,不用复杂的手法,只是捏一捏、抓一抓。实际上,很多长寿老人也有按摩后背的习惯,尤其是捏脊疗法,更是对老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养生疗病作用。 捏脊就是捏脊梁骨。这种手法最早见于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文中说: “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最怕瘀积。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畅,气血运行通畅,才能带走瘀积,滋养全身。人体气血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内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气,势必出现瘀积、堵塞,而且通常是在背部阻塞最多。我们可以发现,小孩子的后背皮肉松软,能提得很高,但很多中老年人就难以提起,这可不是肌肉结实的象征,而是体内的瘀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所以,捏脊又被称为“捏积”。将后背皮肉间的这种粘连捏散,恢复脊背的气血畅通,这样,影响老年人生活的一些小毛病也会彻底消除。 如何捏脊呢?建议大家采用下面这种方法: 1.老人脱去上衣或将上衣撩起露出后背,俯卧在床上,全身放松。家属将双手用热水温顺(夏日不需要),之后在老人的背部由上而下暗暗推拿3遍,使其肌肉松弛。 2.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或尾椎两旁的皮下组织,食指及中指在前面做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3根手指配合,一松一紧,从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中间最好不要间断,这样能让气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 3.捏到颈部时,双手顺着脊椎滑下来,将气由上导到下,再重复第一步的动作,至少由下至上做3次,之后针对不舒服的地方局部加强。如果力道掌握得较好,3次之后,后背的肌肤就没那么紧绷,通体舒畅。如果症状较严重,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可能都会有疼痛感,不过不必担心,身体在捏脊后会越来越轻松。 4.如果遇到肌肉僵硬、气血阻塞严重的地方,被捏者可能会感到疼痛难 忍,此时捏脊者的动作应该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是手指不可放开,等对方放松后再继续进行。另外,在捏脊的过程中指甲不宜过长,以免刮伤被捏者。 除了“捏”之外,还有一种“提”的方法。捏完3遍之后,仍从尾椎开始,每捏3次就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如果手法到位而且捏的部位粘连比较重的话,在向上提的时候,往往会听到啪的一声。捏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老人的痛感,掌握自己的力度,先轻而后逐渐加重。 老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可谓辛苦一生,积劳成疾,儿女若能为父母捏积,就是在抚平老人一生的“积劳”。有了子女的这份孝心,老人想不长寿都难。 捏脊时,如果感觉比较疼痛,可以在被捏部位涂抹润肤露等水剂、粉剂,既可以润滑减轻疼痛,又不油腻;还可在捏脊前轻揉脊背部,使皮肤放松。关注--“简单实用养一生”,你不会后悔的选择。愿健康常伴你我!